知识文库

古代就有签名画押按手印,以当时的科学水平是怎么辨别真伪的?

时间:2020-10-15 10:30:54 作者:柯绿科技

古代就有签名画押按手印,以当时的科学水平是怎么辨别真伪的?

供词一人一张,古人审判不是都有一个陪审记录的师爷,审谁就让师写上谁的名字,审完了让被审的人按上手印,清清楚楚。

古人录口供证词,不会签名的就是按手印,怎么确认哪个手印是谁的呢?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个下手印,手印我们指的是大拇指的指纹。指纹也叫掌印,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,据统计相仿的指纹大约150亿分之一,故指也纹称为“人体身份证”。

古人在录口供证词时,不会签名的要按手印,会签名的也要按手印,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证词形式它有有签字、画押和按手印。签字就是在文书、字画、契约上署名或作私记,古时谓之作“押”。画押就是签名或押字对目不识丁的人是个难题,于是人们便以画圆圈代替(或“十”代替),这就是“画押”。而按手印就为了防备签字画押被其他人冒充,聪明的古代人利用按手印来确认身份。古代时候一个地方也没有几百户人家,基本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,所以他们给出的答案就是所有人的指纹都是不同,所以才有签字画押一说。我们的古书《洗冤录》里面就提及指纹的鉴定方法,里面高录对人的指纹作过比较详细的研究。这证明,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指纹各不相同,是不会自己改变的,是可以证明身份的证据。

古人录口供证词,不会签名的就是按手印,就是现在我们录口供也是要按手印的,会签名不会签名都是要按手印的。按手印也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,是一个得到认可的身份证明。

每个人的指纹,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
那个年代,讲究信用,没人愿意拿指纹开玩笑。

在许多以古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,我们常常会看到例如犯人伏法按手印、商人交易按手印、借钱立据按手印的场景。有人对此就会生疑:古代并没有类似现在的指纹识别技术,按手印有何用处?

但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相信: 我国是最早发现指纹具有识别身份的作用,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。那么这个"最早"有多早呢?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。

1975年,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简,其中含有一些名为《封诊式》的竹简残片。经过学者研究发现,《封诊式》所记载的主要是战国及秦国时期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刑侦技术。
图为出土于湖北的《封诊式》秦简

注:秦简《封诊式》共出土九十八枚,长25.4厘米,简文分25节,共三千多字。多以实例的方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抓捕、侦查、审讯等。

《封诊式》记载了对一起"穴盗案"(即入室盗窃)的侦破过程,在对犯罪痕迹的取证中就提到了一个词:手迹。这也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最早利用"指纹"破案的记载。

但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,世界上最早提出利用指纹识别的是唐朝儒家学者贾公彦!比如德国的罗伯特-海因德尔在1927年所著的《指纹鉴定》一书中就提出贾公彦在唐高宗时期发现了指纹的特点和用途。民国时期的证件上对指纹出处进行了特别标注

另外,清朝大臣刘璈在其所著的《巡台退思录》曾这样写道:"所称营中编箕斗册一件,遍查未见,是详是禀,抑系验文?"此句中提到的"箕斗册"其实就是古代军营中登记战士信息的花名册,主要登记的就是士兵的指纹,称之为"箕斗"。

除上述以外,例如宋朝的《洗冤录》中也十分详尽地描写了提刑官宋慈利用指纹、掌纹破案的经过。而至于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当时如何判定指纹是否为同一人所按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同一手指在旁边再按一个,进行对比!

我是军武最前哨!

关注我的头条号,每天带来精彩内容!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,因为,全世界的指纹画押以及指纹缉凶,都是发源自中国。在未发明用指纹准确鉴别个人身份的时候,大家只能在自有的产品或者用具刻上自己的名字等记号,或者由政府登记造册,然后盖上印章生效。很多西方国家的案件,只能通过宗教的方式进行审判,让人无言以对。

那么,如何准确识别纸上的指纹就是某个人的呢?

其实,很简单,因为每个人的每根手指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,截止目前,还没有发现不同的手指能够产生一模一样的指纹。所以,只要让此人用同一根手指在白纸上再按一次,然后拿去跟另一张签字画押的纸张进行对比。通过直接观察纹路,或者将两张纸(两份指纹)在光源下重合,是否为同一个人的,一目了然。

如果你不相信,可以亲自在白纸上测试,先用不同的手指画押,然后用其中一根手指再画一次,看看是否一目了然。古人城不欺人也,古人的聪明才智往往超出你的想象。

指纹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新技术,不仅可以用于保密信息方面,还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,且终身不变,因而广泛应用于犯罪破案,这一项技术可谓是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,只要将在现场提到的指纹通过与嫌疑人的对比,即确定作案罪犯,指纹技术加快了破案速度,让很多疑案、冤案也得以迎刃而解,正所谓正义不会缺乏,只是会迟到,即使逃亡多年的嫌疑人也可能因为一次不经意的录指纹而最终被捕。

由于指纹的特殊性,故而现在的很多文件签字、画押等都需按手指印,但按指印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“专利”,在一古装些电视剧中也经常看到很多签字画押的情形,签完名和日期后,在上面盖上手指印,古代没有指纹技术,也就是不能识别这个指纹是谁的,要是签字人不承认是自己做的,签字画押不等于是做无用功吗?如果这样想那就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,事实上古人也是有“指纹技术”这一门“黑科技”的。那么古人都在哪方面应用了指纹呢?

我国古代人口虽然比不上现在,但人口数量却也不少,因为阶级的原因,不会像今天我们一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,读书识字是地主贵族的事,而占大多数的贫苦百姓是没有能力接受教育的,文盲居多,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,那么如何解决在一些文件上既安全又有效地确保本人已了解文件呢?在这种情况下,古人便想出了画押,按上自己的手指印,以示自己已同意。

古人很早就懂得了指纹对比,并开始运用到了案件审查上,虽然精准度比不上今天的指纹识别器,但在当时却是非常靠谱的一个方法了,据记载,秦朝便开始运用指纹来破案,秦朝的《封珍式-穴盗》中记载:“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、手迹、膝、手各处”。这是有记录的最早运用指纹破案的记录,古人对指纹的分析很简单,简单来说就是肉眼辨别,古人将指纹分为两类,即“螺”和“箕”。“螺”是漩涡型指纹,呈螺旋状,“箕”是流状指纹,每个人的指纹的节点都会不同,通过对别,不难得出结果。

宋元时期是指纹查案的一个新高度,北宋的元绛是这方面的行家,北宋有个叫周整的人喜欢赌博,家里有不少上等田,这些田被一个叫龙聿的恶霸看上了,便诱惑他赌博并出老千赢了他,利用周母的旧文术伪造田契,但有个破绽,就是日期写在指纹之上了,周母知道后告到官府,但官府并未发觉这个破绽,所以驳回了周母的诉求,元绛任县官之后,经过仔细察看,发现了其中的破绽,最终保住了周家的“命根子”。

宋朝的提刑官宋慈在这方面也是个行家,“法医”出身的他,被称为“古代十大断案高手”,一生的著作《洗冤录》,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运用指纹来破案。

元朝的潘泽曾经利用指纹对比破了一起冤案,在任浙西廉副使时,一“村霸”利用伪造的卖身契将其中一家人十七口掳为奴隶,“奴隶”不服,便状告地主,但当地官员发现卖身契上有原告祖辈的指纹,上面标明是世代为奴,由于这个原因,原告败诉,多次上诉还是无法得到正义,潘泽接手此案后,发现其中的指纹比较疏,而卖身契上说画押者是十三岁,他发现少年的指纹是比较密的,成年人的比较疏,便找来一些十三岁的少年,各按下指纹对比,证明了卖身契是伪造的,还了一家人的清白。

还有就是古代人按拇指一般是用拇指,这就成了一个漏洞,一些罪犯利用这个不成文的规定,在指纹对比之前就“忍疼割爱”,把拇指切掉了,没有了对比,奈我如何,但所谓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,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”后来就规定用手掌或脚掌来画押,这一招可谓是断了罪犯的后路,总不能把自己的脚掌、手掌都砍了吧?还没开始审案,自己便“损兵三千了。”宋元时期的案件结束亦需“点指画字”。

指纹除了可以用来核查案件,还可以用来代表一种契约精神,在唐朝开始成熟,各种的契约、遗嘱等都有了指纹,与核查字迹相比,指纹更具不可复制性,按手纹在《周礼》中的说法是“下手书”,到了唐朝改叫“画指券”,双方签订人以及中间人在契约达成后都需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,亦叫“画指为信”。

不仅唐朝盛行按手纹,同时期的吐蕃王朝也流行,但不同于唐王朝,吐蕃喜欢直接按指纹。看手纹是非常考验眼力的,没有火眼金睛的功夫还真的有点遭不住,故而到了宋朝,流行起了“打手模”,也就是整个手印按在了契约上,相对于唐朝时期的按手纹,辨别率更高,所以宋元时期才会有那么多像元绛的“指纹高手”。到了明清时期,指纹的法律效应、契约效力越来越强,契约上都会注有“并本男手印”或“并本女手印”的话。

指纹也应用于古代的信息保密,尤其是一些机要文件,古时候的保密文件主要都是用竹简来书写,写好后,把竹简卷起来,之后用粘土密封,再盖上手印或印章,如果有人偷看了机密必然会破坏指印,为了神不知鬼不觉,必须再封上盖上相似指印,但两个人的纹路是不可能一样的,只要对比指纹,便可知真假。一些名人所做的字画、工匠所制造的陶器等有时也会印上指纹,以防被伪造。

指纹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之一,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发现指纹的特殊性,整整比西方早了2000年,是我国古代人民贡献给世界的又一大“专利”。

文:飞扬

参考文献:《周礼》《洗冤录》《封珍式-穴盗》

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,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当我们看古装剧时,经常会看到按手印画押的场景,如囚犯在认罪后会签字画押,还有一些房契地契等立字据等等,但古人可没有电脑来识别指纹的不同,那为什么还要按手印呢?

古人的文盲率较高,很多人都是文盲,无法写出自己的名字。当然,也没有私人印章之类的东西。按下指纹,或者使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印在纸上,便成为个人承诺的重要证据了。

最开始的签字画押,只不过是画一个圆圈,或着一个十字,但后来,每个人画的十字和圆圈都是相似的,这样就无法区分和确定是否是当事人画下的。

因此,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,古人使用指纹/手印,这些天生的,每个人都具备的特点来进行区别。但即使按下指纹/手印,该如何识别每个人的不同呢?

那时,其实也只是用肉眼来识别出来。但是,由于指纹太薄,很难用肉眼识别的清楚,因此当按指纹时,会被要求按下整只手或整个脚,这样来达到更高的识别度。

事实上,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,中国就有使用指纹来识别罪犯的记录。在出土的秦简中,有《封诊式穴盗》篇记载:“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、手迹、膝,手各处。”。这表明,在秦代就有官员使用“手迹”作为识别罪犯的方法,并将“手迹”作为对作案现场调查的一种物证。

从那以后,一直遵循使用在文书上以指模、掌模为鉴的习惯。我国古代军队有《箕斗册》,就是登记士兵的指纹,以便检查。这说明当时已经能对指纹按形态、结构进行正确分类,并将这种分类特征和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。

但是,真正将指纹当做一种识别技术的,则是宋代的宋慈。他写了《洗冤集录》,总结了前人的经验,并正式提出指纹识别作为判断区别人的方法,指纹的使用也在他的推动下逐渐普及开来。而在电视剧《洗冤录》的宣传下,宋慈甚至可以说能够被称为中国法医界的鼻祖了。

到宋代时期,指纹破案的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,并且还有大规模的采录指纹,这就像你要去公安部记录自己的指纹一样。而国外对指纹的研究始于17世纪,指纹在断案上的应用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。很多人认为指纹识别技术来自国外。然而,在指纹的运用上,我们的祖先才是真正的引领者,比外国人要早了两千多年。

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发展,高科技仪器越来越精密,指纹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,如手机指纹解锁、电脑指纹登录、公司考勤记录带指纹识别、银行保管箱密码大多也是需要指纹识别才能使用,特别是在刑事侦查案件中,指纹识别更是起着重要作用。

当然,在民事诉讼中,也会涉及指纹、手印识别相关的案例,例如,借贷之类的案件,也都会要求识别指纹和手印的真实性。法院会委托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识别指纹和手印 。

古代人录口供后会让当事人按手印。首先要想为什么要录口供,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案件。任何事情和案件都会有个经过。都会有时间地点人物。既然是录口供那一定是发生了案件,一定会详细记录人物时间地点。任何案件,人都是第一要素,因此会更加细致的记录在案。当事人不会写文字,记录官会写。一定会把每位人物的名字记录清楚。被录口供者只要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上手印就可以了。到时谁是谁的手印就一目了然了。

 

红泥

很简单,肉眼!

版权所有:http://www.aikelv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